小说帮
会员书架
首页 >架空历史>十国帝王 > 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

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贞观年间,侯君集平西昌,而后于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及至灭龟兹国,于龟兹置镇,龟兹镇遂为安西四镇之一,迁都护府于此。其后,唐军败西突厥,不停扩充疆土,遂有安西四镇,统辖天山南北。又马不停蹄威服诸国诸城无数,于城邦故地置都督府,势力范围最盛时,称安西大都护府,治西域全境、中亚,西至波斯、咸海,下辖蒙耻、昆陵两都护府,大宛都督府、波斯都督府、条支都督府等九大都督府,并及安息、休循数州。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碎叶、疏勒,龟兹为都护府所在地,位在西州之西、天山之南,于阗镇位于昆仑山北麓,疏勒镇位于葱岭之北,碎叶镇位于天山之西。当其时,安西都护府之大唐数万边军,于西域、中亚诸国众邦而言,便如天兵天将,有无上不可侵犯之威,因惧而降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因敬而投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

自贞观年间,大唐初建安西都护府,至元和年间,最后一任安西都护郭昕战死,安西都护府存在近两个世纪。

孟平和李绍城在沙州城外牵马行走,一面回顾这些历史,一面讨论接下来的战事。

“河西之地,虽说党项、回鹘、沙陀、吐蕃诸族杂居,但终究距离中国较近,风俗民情多受我中国影响,男子多冠中国帽,沙、瓜二州也多中国人,这亦是归义军存在之基础。但是再往西用兵,中国人便少了,大军能够得到的呼应就少,且遇到的抵抗势必更多,战事不会轻松。”

孟平眺望着边地戈壁,不无沉重的对李绍城说道,风沙吹打在脸上,说不出的难受,吹打在甲胄上,发出窸窣声响,到这里的时日还短,众人面上却已尽是土色,嘴唇也干裂得厉害,不仅如此,莫说洗漱,三军将士的引水都是问题。

李绍城点头道:“自甘州西行,沿途多是戈壁荒漠,水源太少,大军只得载水而行,这对辎重营是莫大负担。人能克复种种困难,战马却不能被怠慢,别的姑且不言,久行戈壁荒漠中,马掌都磨得厉害,还不透沙,得将铁马掌换成有孔的木涩,驼蹄也得包裹牦皮,才能远行......咱们的战马从未到过这西北蛮荒之地,日后远行荒漠征战,能不能适应都是问题,若是战力打了折扣,就是灭顶之灾......”

孟平沉吟道:“战马该换的要换,本地良马甚多,能适应戈壁荒漠的环境,牧民多好珍珠,一颗珠子就能换一匹好马,还好军情处的消息做得详尽,咱们这回带了许多珍珠来,能够就地交换许多现成的良马,这些良马本就多被牧民用来游猎,稍加训练,参战不是问题......”

李绍城远望西天,“禁军加上归义军,十万将士往西征战,沿途多是荒芜之地,水、粮难以补充,且日费必然数倍于以往,大军所要携带的辎重物资更多,马队、骆队要比征战将士的队伍还要庞大。”

“重要的是依照军情处的舆图和情报,做好行军路线和脚程规划,在何处中转,在何处补充饮水,诸事都要做好充足准备,宁愿行军慢些,也要保证物资充足......若说以往的征战,攻城拔寨是关键,眼下的征战,如何行军才是最重要的。”孟平沉声道,“每至一地,每克一城或一帐,战斗都要精打细算,在西域这块地方,大军经不起战败,一次战败都会是莫大灾难。”

夕阳西下,众人停下脚步,李绍城道:“行军路线规划完后,由先遣队跟随军情处向导,先行试走一遍,而后马军前锋先行,最后才是大军跟进,如此一来,路线熟悉了,沿途的情况都掌握了,大军出征才不会有太多意外。虽然这样会让敌军有所防备,但却是利大于弊,以我军之战力,不惧与任何强敌血战,我军之将士,可以死在战阵中,却绝不可能渴死在荒漠、走失在半途!”

孟平点点头,很赞同李绍城这个观点,“出兵的时机大致已经议定,选择的是风沙最小、沙暴最少的时节,这回往西域用兵,我和曹义金走北面,攻伊州、西州回鹘,往龟兹镇行进,你和张金来走南面,攻仲云、于阗,克复于阗镇,最后两军会师于疏勒,再一起解决西面的其它敌手。”

李绍城神色肃然,“这回出征西域,不知要历时多久,数千里之地,或许会有许多意外,便是打上几年都不稀奇。”

孟平与李绍城并肩而立,一同看向西天,“行军多艰难,比不得在中原,话虽如此,但我军毕竟准备充分,马队、驼队庞大,实际上行军并不慢,若是战事大体顺利,要会师疏勒镇,其实也用不了多久。”

西域有过许多汉唐传奇,如今孟平和李绍城到了这里。

......

禁军分南北两支出战西域,走的便是塔里木盆地的南北两条道,丝绸之路到此,也是分南北两支的。

李绍城率军三万,出阳关,向西南进发,其部要平定的第一个目标,是为仲云国。

仲云国,据石头镇、大屯城,“其牙帐居胡卢碛”。石头镇、大屯城,即鄯善、若羌故地。鄯善、若羌,即汉初楼兰国,“不破楼兰誓不还”之楼兰也,也是汉初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班超定西域后,楼兰便是汉朝所属。唐初,鄯善更名石头镇,隶属沙州,后为吐蕃所占,现为仲云国,人丁稀少,拢共小几万人,与沙州互有来往。

仲云人,“小月支之遗种也,其人勇而好战。”

牙帐所在的胡卢碛,“汉明帝时征匈奴,屯田于吾卢,盖其地也。”

李绍城行军至仲云地界,未曾冒然进攻,而是派遣军使持诏书,先至大屯城。

进军西域,是李从璟谋划许久的大事,对西域诸国的了解自然颇为详细,哪国该强攻,哪国可以威服,事先都有一些计较,虽然这些计较不一定全部准确,但该准备的诏书,还是会准备妥当。

眼下,李绍城以军使持诏书先行大屯城,便是意欲册封仲云君主,试一试能否让其乖乖归顺大唐。

自汉以来,中国便有接纳、册封来投的草原各族、西域各国的传统,尤其是汉唐两朝,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是以此时李绍城的这个行为,并不是托大和无的放矢。为彰显诚意,李绍城在军使先行后,又行进了两日便停止前进,于蒲昌海之侧扎下营寨。蒲昌海是个湖泊,上游龟兹河、下游沮末河(塔里木河),这一段河流为季节性河流,眼下春暖雪融,河中有水,但水量不大。

不过唐军却不缺水源,他们扎营在蒲昌海之侧,这处地方,已经不是沙漠绿洲可以形容,水草丰腴,林木幽深,有碧海蓝天之景,且时在暖春,正是百花绽放之际,让人直怀疑到了江南。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蒲昌海,后来叫作罗布泊。

眼下的罗布泊,是真正的蒲昌海,不是那一片干涸的盐碱地。

蒲昌海既然是西域之江南,此时自然不缺牧民,禁军到达后,本本分分扎营,安安静静取水,其间自然不会出现扰民的事,不过饶是如此,也惊得仲云人四下逃窜,没多久便跑得没了影儿,连羊群都丢了大半。

这幅景象,让马背上的李绍城直摇头,“让张金来带人,把那些牧民都追回来,好生安抚,让他们继续在这好生放牧......我等既然有意和平解决仲云,就得拿出该有的态度,让仲云人看到我等的诚意。”

李绍城这话说得没错,当仲云使者来到蒲昌海,看到一副军民和谐的画面时,面上既有意外之色也有欣喜之意,一行人再看唐军将士,眼神都亲切了几分。

李绍城在中军大帐接见了仲云使者,当他听完张金来的介绍后,有些惊讶于这支使者队伍的分量......两位宰相、十几位都督,无论怎么看都分量十足。

李绍城不知道的是,后晋时,高居海出使西域,到了大屯城,仲云可是派遣了四位宰相、三十七位都督相迎,高居海“以诏书慰谕之”,仲云群臣则“皆东向拜”。

西域自汉朝便是中国之土,而中国国力之强大、文明之昌盛,又是让西域诸国膜拜的对象,且中国对待西域的政策,向来很是宽柔,中国人又知书达理,至西域后与诸族融合,至今已是近千年,带来的灿烂文化与先进文明,使得西域社会进步,使得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凡此种种,就使得西域诸国、诸族,大多仰慕中国、忠于中国,愿被中国所统辖。

一言以蔽之,西域,中国故有之土,中国固有之土。

安史之乱后,西域虽然与中国隔绝,但遣使往东的,可不止郭昕、归义军,还有许多西域邦国。

历代以来,真正让西域与中国隔绝的,多不是西域人的反叛,而是匈奴、突厥、吐蕃、回鹘、蒙古等族的攻伐,与伊斯兰等文明的东来——安西四镇的覆灭,便是源于吐蕃入侵。

李绍城在军中摆下宴席,与仲云来使相谈甚欢,有了张金来这个“中间人”,双方的交流很是顺畅。

唐军克复河西的事,仲云也早已听说,此番唐军大举西来,势不可挡,且以礼相待,尽显大国威仪,仲云来使明确表示,仲云并无与唐军开战之意,愿意重归大唐统辖。

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接下来,便是就归顺条件进行商谈。

本站最新网址:https://xsbang.net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