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内部的矛盾
陈庆沉默不语。
他早就已经预料到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一旦提出来,必定会在朝堂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而且不可能一次性就成功。
所以今天也只是让陈尚远将这一意愿放出来而已。
相信过个五六天,等科举取士的制度在整个大梁传遍之后,世家大族的人可能就会改变想法。
“我和父皇也只是暂时提出了这一想法而已,还并没有打算彻底付诸行动,如果各位觉得不妥的话,咱们还可以继续商榷。”
听到陈庆这么说,坐在龙椅上的陈尚远也睁开了眼睛,笑着点了点头。
“陈庆说得不错,科举取士制度也并非现在就要推行,有一些不妥的地方咱们可以商量着来,这件事先就此作罢吧!”
陈尚远就像是没事人一样,继续主持召开着大朝会。
只不过文武官员们心中早就已经被科举取士的事情给占据了,所以此次大朝会也就草草地收场。
大朝会结束之后,关于科举取士的消息就像是插上翅膀一样不胫而走。
整个大梁的世家大族很快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一时间议论纷纷。
范阳。
陆家。
陆平之恭敬地看着自己的父亲陆修远,向他汇报了自己将三皇子争取过来的消息。
同时也把最近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的科举取士的消息告诉了他。
听到这一制度竟然是陈庆提出来的,陆修远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椅子。
“简直是胡闹!陈庆拒绝了我们所有十家大族的招揽不说,竟然还打算堵上我们往草堂上走的路子!我看他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就连陛下,恐怕都不敢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吧?”
听到自己父亲这么说,陆平之的神色有些复杂,他看了一眼坐在周围的许多兄弟们。
在场的这些人大部分和他一样,都是庶出子弟。
而在陆家真正有继承权的人,则是坐在陆修远下首位置的大哥陆平安。
他们这些庶出的子弟,和陆平安一样,从小就接受着精英教育,但等到大家长大之后却都需要为陆家卖命。
而身为嫡子的陆平安却可以心安理得地等自己父亲百年之后继承陆家的家业!
甚至可以通过举孝廉入朝为官,凭借着陆家在朝堂上的经营,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六部尚书的位置!
一想到这,陆平志的心情瞬间变得低沉下来。
他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请恕儿子不敬!我倒是觉得安王殿下提出来的科举取士制度,乃是一件大好事!”
看到这一幕的陆平之顿时皱起了眉头,而坐在周围的许多庶出子弟们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变得亮了起来。
“父亲请听我说!如今所有的经典解释权,全部都在我们世家大族的手中,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读书的机会,就算是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也只是我们世家子弟们参与!”
“而科举取士无疑给了我们这些庶出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啊!儿子自认为论才智丝毫不逊色于兄长,可凭什么到最后所有的家业全部都归兄长一个人!”
“甚至,您都已经为兄长提前铺好了路,可以让他平平安安地晋升到六部尚书的位置!而我们就只能做一些打杂的事情,甚至去偏远的县上当一个普通的县官!希望父亲能够可怜一下我们这些庶出的子弟,给我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吧!”
陆平之说这话的时候,可谓是声泪俱下!
其他的一些庶出子弟也逐渐反应过来,纷纷跪倒在地上痛哭不已。
看到这一幕的陆平安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什么意思?
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配接任下一任家族吗?
就算他心中有千般不愿万般不满,但此时还是必须得表现出一个嫡长子的气度来。
“各位兄弟,我自问平日里对各位不薄,你们为何还会如此逼迫父亲呢?”
陆平安压下自己心头的怒火,问道。
陆平之摇了摇头。
“这和兄长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我们不想要一辈子都碌碌无为,而是希望能够进入到朝堂之上,也为自己博取一个功名!”
陆修远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总算是反应过来,陈庆为何会有胆子提出科举取士这一制度了!
重庆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让普通的百姓们有机会进入朝堂之上,而是为了分化他们世家大族,挑拨世家大族嫡子和庶出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阳谋,因为他目前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人都是利己的生物,如今陈庆提出来的科举取士制度非常符合各大家族庶出子弟们的利益,虽然家族中的大小事务都是由嫡子决定的,但支撑世家大族发展下去的还是他们这些庶出的子弟们。
“罢了罢了!反正普通人也没有读书的机会,就算是实行科举取士制度,也只会从你们这些庶出子弟之中选拔出顶尖的人才进入官场。”
“我们陆家就同意这件事吧!”
类似于陆家发生的情况还在其他各大家族之中,同时上演着。
陆平之等一些庶出子弟竟然提着礼物来到了陈庆的安王府上拜访,希望陈庆能够在陛下面前竭力促成科举取士制度的推行!
并且表示将会解决世家大族在推行科举取士制度上的层层阻力。
看到这一幕的齐玲直接呆了!
“你到底施展了什么手段?竟然让这些世家大族们的庶出子弟视你为偶像!甚至还争先恐后地向你表示效忠!”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陈清还拒绝了许多世家大族们的邀请,惹得他们心中不快!
陈庆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就是利用人的利己心理而已,我现在有了这些庶出子弟们的支持之后,也算是勉强能够在京城和朝堂上站稳脚跟了。”
“可惜,推行科举取士制度也同时得罪了世家大族们的嫡子,他们才是世家真正的掌权人啊!”
他有些惋惜地说道。
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科举制度是一定要推行下去的!
等到半个月之后的大朝会,文武百官关于科举制度的口风立刻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