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帮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英雄虎胆 > 第二十九章共同进退

第二十九章共同进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我申明,我孙成道是个讲义气的汉子,决不会扔下自己兄弟不管的。所以,老五!你上哪儿我就上哪儿,我不能让你一个人落了单。”孙成道此时跳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话里话外充满了火上浇油、指桑骂槐的味道。范小宝、庆生在一旁也跟着点头称是。
林晓东看见这个情形,一点办法都没有,顿时感到一个头有两个大。现在的问题是,他不可能带着他们一起去山东。第一,路途遥远,人多不太方便。第二,到了山东以后,他是要参加八路军的。如果带着他们一起,那到时候他怎么向大家解释?同样是**的队伍,为何你舍近求远不参加新四军而要跑到山东参加八路军?难道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问题都是他没法说清楚的。

可是要让他参加新四军,林晓东心里着实有点不太愿意。在他所了解的史实中,新四军从成立起就一直存在两个大问题。第一,新四军当时属于**长江局的管辖范围内。而长江局当时的书记是王明,他执行的是一套完全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为方针的路线,即通过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拉拢国民党政权,全力配合国民党,使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成为苏联远东地区的一个屏障。为此,苏联在抗战期间,将援华的武器、物资、资金基本都给了国民党政府,而**只得到了一小部分援助资金。为了贯彻苏联的这个想法,以共产国际代言人自居的王明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围绕统一战线”的主张,反对**自主发展抗日武装。当然,历史证明这种想法是幼稚的、一向情愿的,但在当时,这个想法却是拥有一定市场的。至少当时新四军的实际一号人物项英就是这样去做的。

第二,新四军的两大领导人叶挺、项英有非常深的矛盾,他们的这种矛盾给新四军的命运带来了极其深重的影响。可以这么说,皖南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矛盾的深刻反映。

叶挺是北伐名将,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武装起义中,他一个人就参与领导了两次起义,即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在国内可算得上是声名显赫。项英是**的老党员,经历过数次重大的革命考验,在党内有着崇高的威望。他早年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19年平汉铁路的“二七”大罢工和1925年的沪西日商纱厂工人的二月罢工,为当时的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34年10月,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他和陈毅一起率领苏区红24师和一些地方部队,掩护主力红军进行战略转移。11月底斗争形式恶化,此时又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络,于是他们主动做出独立自主坚持游击斗争的部署。1935年2月,迫于敌人的“清剿”行动,他和陈毅带领红军和游击队分别突围,之后在赣粤边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党的革命事业保存了力量。1937年,**中央做出了《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报告,在报告中项英的工作表现受到**中央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按理说这样的二人组合应该是个完美的强强组合。可是谁也没想到,自打新四军正式成立起,这个组合就时刻充满了矛盾。首先作为新四军军长,叶挺应该是这支部队的实际领导者。但事实上他做不了主,反而是副军长项英成了最后决策人。这里面主要原因就是,叶挺不是**党员。其实叶挺原本是**党员,可在广州起义失败后,由于叶挺遭到了当时党的领导人李立三和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的严厉指责,他一气之下愤而脱党,流亡到了欧洲,后又隐居澳门。其实叶挺之所以能当上新四军的军长,本身就和他非**党员的身份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当时围绕整编红军南方游击队的事宜,国共两党一直是久拖不决。主要是因为此时北方已经成立了八路军,老蒋实在不希望在中国的南部地区再出现一支由**领导的军队。最后是周恩来提出了让无党派人士叶挺出任新改编军队的负责人,才使得老蒋最终同意这个方案的。原因是老蒋一直比较看重叶挺,而且他知道叶挺退出了**,认为叶挺不会和**同心同德,所以才想通过叶挺的关系最终能控制这支军队。而**这边提出这个方案,本身就是因为叶挺数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央表明,愿意为了国家民族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后来中央考虑为了便于叶挺更好的开展工作,方便同国民党方面的沟通,所以一直没有恢复叶挺的党员身份。可没料到的是,当时的一个权宜之计却给新四军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为叶不是党员,所以他就无法参加党委会议,而作为**的组织原则来讲,又是党指挥一切。故此新四军就出现了军长做出的军事决议,必须由副军长同意才有效的怪事。

反过来在项英这边来讲,他对叶挺也有不少看法。首先叶挺作为知名将领,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行为方式。他这人讲究仪容仪表,平时不是穿黄尼将校服就是穿皮夹克、西装,出门时喜欢骑马,前呼后拥的一大帮人。这和项英一年四季的旧军服、外出喜欢轻便简行的方式产生强烈的发差。叶挺是广东人,他交游广泛,自己专门花钱雇了一个广东厨师,经常做些广东客家菜,邀请军部的领导同志、来访的国内外人士以及国民党第三战区的高级参谋人员一起聚餐。凡此重重的工作生活作风,在项英眼里有着说不出的反感。

另外,两人在执行党中央关于迅速挺进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决策上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叶挺认为中央这个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四军所部应尽早的实施。而项英认为无需如此,他觉得既然已经国共合作了,就应该真心实意的合作,和国民党军队一同承担起正面防御的工作,不要自作主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而让叶挺最不能容忍的是,对这些军事战略上的问题,项英在和党中央的协商过程中,根本不征求他这个军事主官的意见,也不向他通报中央的有关指示。好像这类的“党内机密”,需要对他这个“党外人士”、“统战对象”进行严格的保密一般。

这些矛盾的积累和演变,直接导致了新四军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限制,没有像八路军那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因为项英注重和国民党的合作关系,却不追求新四军的独立自主性。尤其在江南地区,新四军处在国民党政权的势力范围之内,人家怎么可能允许**再建立一个政权呢?而没有当地政权的依托,新四军就无法自力更生,部队所需要的一切都要依赖当时的第三战区供给,所以新四军的装备、经费开支等等,全都捏在了国民党的手里,人家是卡你没商量,而新四军自己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想办法和人家商量。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人只知道八路军的抗战英名,对新四军的战绩没多大印象的主要原因。当时**中央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曾经三番五次的让项英将军部迁到敌后根据地去,这样就能解决新四军的发展问题。而项英却始终久拖不办,在泾县云岭一待就是三年,为老蒋发动皖南事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林晓东不太想加入新四军,就是觉得新四军的生存条件太艰难,而且还要经历一次皖南事变和一些政治纠纷。至于是哪些政治纠纷,他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但可以肯定一定有。

见林晓东犹豫了半天,依然没个说法。魏虎子就对林晓东说道:“林大哥,我有几句话想和你聊聊,咱借一步说话。”和林晓东走到一边,魏虎子说道:“林大哥,我不知道你有什么事,这些事是否重要。但我想告诉你一点,就是我们经历过这次的冒险之后,大家都不愿意离开你,非常希望今后能和你一起并肩作战。在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我也看出来了,你是个有能力的人,不但脑子好使,还敢打敢拼。我知道我们新四军条件比较差,你这样的人才到我们这里确实有点委屈。可是,林大哥你想过没有,正因为我们的条件差,所以我们才更需要你这样有头脑的人才。我这个人不怎么会说话,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你。我只想告诉你,我和这些弟兄们十分希望你能留下,用你的本事和我们一起打鬼子。”

魏虎子的这些话着实让林晓东对他刮目相看。他说的话有道理,你林晓东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选择逃避吧,那不是你这个受党和国家培养多年的军人应该做的事。再者说,就算有困难又能怎样?同样是新四军的陈毅、粟裕等人不是一样干的有声有色的嘛!这些前辈能,为什么你这个专业军人就不能呢?难道非要等到什么困难都没有的时候,才决定加入哪支部队吗?这样做的话,那你这个所谓的精英又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呢?

想通了这些,林晓东顿时觉得如同扔下了一个心头包袱,感到一阵轻松。他当即表态:“好,那就这么定了。虎子,我们跟你一起参加新四军去。”魏虎子闻言大喜过望,立即跑过去将这个消息告诉孙成道他们,他们几个人听说后也是异常的高兴。他们其实不在乎参加哪支军队,只要林晓东和他们几个还能在一起打鬼子,那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打定了主意之后,几个人立刻启程。入夜时分,他们终于到达新四军东进大队的驻地。魏虎子先安排他们几个在一间小屋内休息,自己直接跑到大队部找大队长汇报情况。今天在大队部里的有大队长李文华和政治部主任**,政委王浩生去区委参加会议不在家。李文华在听完魏虎子的报告后十分高兴,立即就想让魏虎子将林晓东他们带过来见一面,以表示对他们的热烈欢迎。

可他的话才一出口,就被**劝阻住了。

本站最新网址:https://xsbang.net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