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府新军(一)
直到此时,韩暮今晚该说的话已经统统说完,接着便是李县令宴席开始,这望江楼的东家倒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平日不见的珍禽走兽之外,芜湖县特产也一一呈现。
有味鲜肉细具有补气益肾之功的长江鲥鱼;有体型如匕,风味独特的江刀鱼;更有个大肉厚黄肥的江蟹,其它如鲑鱼、黄鳝、江鳅等等沿江特产,琳琅满目,以鱼贝类居多,韩暮本来就喜食鱼类,这一顿吃的真是大快朵颐、心满意足。
回到县衙,韩暮立刻召开会议,讨论布置接下来的进程,并将梁锦春正式引见给各位。
会议在县衙内韩暮的卧房内进行,参加的全部是机要人员,韩暮这边的有袁岗、谢玄、梁锦春、张苏二女以及飞虎队小队长陈坤,县令李远则召集了他的最得力的部下,芜湖县领军校尉钱丙寅,县丞赵泰文两人参加。
韩暮知道北地动乱不堪,流民增多的主要原因便是流寇和秦军小股骚扰,要想顺利的建立起北府军,首先要立威;必须狠狠打击流寇和来犯之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当地的民心,解民之苦才能得到百姓拥戴,这只队伍自然就有了吸引人的资本。
其次便是待遇,如果待遇优厚,并且有机会获得官职的话,那么这件事对很多人都有莫大的吸引力,民间很多有报负之人苦于无门路,正好这次机会来临,只需将话挑明,并公之于众,会有大批的人前来投靠,剩下来的便是训练了。
韩暮此言一出,顿时引起大家的赞许,这两条在边境肯定适用,众人知道在这件事上韩暮是动了脑筋的。
李远提出疑问道:“韩将军说要立威,该不是要正面抗击秦兵抑或是对抗流寇?但这二敌来去无常,只要大队官兵一露面他们便溜之大吉,恐难觅踪迹啊。”
韩暮笑道:“你不是知道他们的老窝么?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李远惊讶道:“难道韩将军要……?”
袁岗哈哈大笑道:“二弟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们去端他们的老窝。”
李远和芜湖校尉钱丙寅面面相觑,惊愕不已;那钱丙寅是个老实持重之人,起身向韩暮道:“韩将军,请恕小的无礼,此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两处流寇的山寨均据险而守,不瞒您说李大人和下官曾经也讨伐过两次,但是均惨败而归,在下还因此差点丢了性命。”说罢撸起衣衫,只见他小腹处两处茶盅般的伤口,显然是中箭之后剜出来留下的。
韩暮道:“哦?贼寇如此厉害?你们讨伐的是哪一股?”
李远道:“巢湖水中姥山岛,离我南巢最近,也骚扰最为频繁,故而两次讨伐的都是他们。”
韩暮详细询问了讨伐的情形,原来那姥山岛在巢湖的中心,面积颇大,岛上一座山峰,只有一条小道上山;岛上只有一处可以登岛,贼寇有重兵把守,光是登岛便已经不易。
登岛之后,上山的小路又处处有防御工事,区区五百余人的贼寇要想正面攻下的话怕没有五千人,还要配合大船方能办到;即便办到也必然损失惨重。
但无论如何此事必行,韩暮决定明日先去观察一番在做决断,于是道:“感谢二位的提醒,但此事无需二位费心。”
李远摆手道:“大人切勿犯险,若一定要攻,请让我集结兵力跟随大人前去。”
韩暮哈哈大笑道:“区区五百贼寇我都讨伐不了,我这个大将军干脆不要干了,此事无要你一兵一卒。”
李远和钱丙寅均觉得这位将军太过于托大,嘴上不说,心里暗自计议,待出兵之时,无论如何也要带兵协助,若钦差大人出了岔子,自己几人必然因此获罪。
梁锦春因为刚刚参与其中,直到此时方才对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出言问道:“有几件事不知道将军可考虑好了。”
韩暮道:“先生请讲。”
“古语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将军要建北府军,那么粮草,马匹,兵器,盔甲是否置办好了?后勤可是立军之本,没有这些就没有军队,再悍勇的军队少了这些也会土崩瓦解。”
韩暮挑指赞道:“先生考虑的对,我正欲和大家谈及此事;粮草之事便请先生明日和李县令帮我去置办,要用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粮食,还要置办冬衣,多买些猪羊禽肉,士兵没有肉食何来气力训练打仗,我带来的一千五百万钱银明日你可与谢将军交接入账,如何用度,由你自决;只需呈报给袁将军过目即可。”
梁锦春初闻军费一千五百万之巨,惊得目瞪口呆,又闻这么一大笔巨款归自己调度,更是惊得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连李县令和袁岗等人也惊讶不已。
韩暮深知用人不疑的道理,将这笔一千五百多万钱的军费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转交给梁锦春调度,这份信任可真是货真价实了。
梁锦春半晌方恢复过来,躬身拜伏在地,发自肺腑的感谢韩暮对他的信任。
韩暮又道:“明日需有人回健康城一趟,待我密信见谢大人,此次任务艰巨,我在京城的一批盔甲和刀剑需要运达此处,另外还需谢大人应该已经帮我们又置办了一些,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大展拳脚。”
谢玄道:“三哥,我去吧。”
韩暮摇头道:“不行,谁都知道你跟我去了秦国,你回去若是被人见到岂不是自找麻烦。”
飞虎队第一小队长陈坤上前道:“将军,小人去吧,小人常年呆在自家府中,应该没什么人认识我,小人今夜便可乘快马赶回健康,估计三日便可到达。”
韩暮考虑了一下点头道:“可以,此事重大,别人去我还真不放心。”说罢从张彤云手中接过两封信递给陈坤道:“一封交给谢大人,一封回府给韫夫人,最好是夜间进城,不要让任何看到你的行踪。”
陈坤双手接过,贴身放好便要告辞去准备出发,韩暮忽然叫住他道:“你从陆路走的话必会经过姑孰,可留意桓温大军是否已经回到姑孰驻守,若已经驻守便作罢,若没有的话,见到谢大人时刻转告我的话,就说我请他一定要想办法奏请皇上,让桓温的大军还驻广陵,此事极为重要。”
原来韩暮乘船来芜湖县时经过当涂,那姑孰便在当涂南面五十里处,恰好在健康和芜湖只间,如此一来等于将来北府军和京城之间的陆路便被掐死,许多物资装备粮食等等若从健康采买便只能走水路一途,受制颇多。
再者,姑孰离芜湖县不过五百里,消息容易走漏,若将桓温大军还归广陵驻守的话,两地相隔几千里,一东一西,陆路畅通,也不怕消息走漏了;即便桓温有所动作,三千多里的路程赶到时,韩暮恐怕早已有应对之策了。
陈坤应诺,回营准备了一番便挑了两匹骏马连夜驰出芜湖。
韩暮房内,会议继续进行,李远又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芜湖县存粮不够宽裕,恐怕市面上和民间余粮不过十万石,而时已近冬,到明年新粮上市还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若以招募两万士兵来计算,每人五石粮食也不过刚刚能接上,但如此一来,百姓无余粮,恐怕就要挨饿了。”
韩暮问道:“你偌大一个芜湖县,十多万人口难道民间就这么点粮食?官仓里还有多少?”
李远羞愧的道:“下官治理无方,但边地流寇骚扰,我县大约一半土地都处于荒芜状况,故而粮食除了上缴军粮之外节余并不多,县衙官仓只有三万石粮食是准备上缴军粮的。”
韩暮眉头紧皱,苦苦思索,梁锦春忽道:“李大人的估计恐怕有误,其实本地的几家商户每年冬天都囤积大量粮食,为了就是青黄不接之时牟取暴利的,只是我们按照比市价高一点点的价格,他们不一定愿意出售,若能从他们手中将粮食收过来,别说是两万,五万也养得起。”
韩暮眼睛一亮,道:“我怕的是没粮,只要这里有粮食定有办法教他吐出来,梁先生先正常收购,要和百姓讲好,留足口粮,剩下的才能卖出来,万不能搞的明年闹饥荒。”
...